2023年1月10日—11日,南宁学院广西历史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程《铸海之魂——广西“释放海的潜力”》课程组联合校级教学团队《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赴防城港市开展了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足迹社会调研活动。,课程主讲教师3777金沙娱场城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带队,教学团队负责人杨小凤教授以及课程组和教学团队成员一行8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调研组先后调研了东兴口岸、五号界碑、东兴陈公馆、大清国一号界碑、中国山海汇接地、巫头村京族哈亭、江山半岛白龙炮台、“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簕山古渔村等。
因时而进,夯实特色课程建设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嘱托: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学校重视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组建跨部门、跨学院教学团队,形成多学科、宽领域课程内容。立足广西独特区位,探究“向海图强”“依江振兴”“沿边开放”的历史文化基因,打造广西历史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历史自信。本次防城港调研旨在夯实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基础,拓宽教学团队教师的视野,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立德树人,深挖课程思政要点
在此次调研中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元素。在大清国一号界碑、中国山海汇合接地、白龙炮台等处,抚今追昔,彰显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凛然正气。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江平镇生活着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海岛风情,呈现出民族团结美美与共的生动画面。簕山古渔村中古树参天的滨海原生态森林以及红树林,展现出广西的生态多样性以及对环境的珍视与爱护,绿色发展的理念,绘就动人生态画卷。曾经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生命运输线“海上胡志明小道”,开启了防城港的建设篇章,曾经的战备港,如今跨入亿吨港区行列,历史机遇叠加,释放向海图强潜力。
守正创新,创设课程教学素材
创设“行走的课堂”,深入调研,采编原创内容,丰富更新教学素材。在调研中,课程团队通过主讲教师现场传帮带、录制微课、互动分享等形式广泛创设、收集课程教学素材,以增强课程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为构建课程立体式互动的学习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文/教学团队 图/陈雄章、蓝志军)

课程团队在大清国一号界碑处合影

课程主讲教师陈雄章教授向课程团队讲授广西区域位置

课程主讲教师陈雄章教授向课程团队讲授防城港市历史变迁

课程团队在白龙炮台处合影

课程团队在“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