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青山见证丰功伟绩,苍苍松柏寄托无尽哀思。连日来,3777金沙娱场城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奋进力量。
师生赴“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开展缅怀英烈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3月22日,由“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教学团队与2024级体育教育1-2班和西安培华学院交换生共同组成的修读“固边之基:广西做足边的文章”同学们来到宾阳县“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开展“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英雄精神”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走进英雄,感悟精神。陈雄章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的历史背景和烈士事迹,引导同学们了解历史脉络,传承英雄精神。随后,师生共同为“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清理杂草、打扫环境,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英雄,用实际行动服务英雄群体。在祭奠烈士实践环节,师生奏唱国歌、学生代表用酒擦拭墓碑,为烈士洗脸、向烈士默哀和三鞠躬、全体师生向烈士敬献鲜花并绕烈士墓行一圈,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英雄群体,用脑子思考英雄群体。
任务驱动,记录英雄。教师布置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用笔墨或信息技术手段记录“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的碑记、题词、楹联等,并开展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墨记录英雄群体,用技术传播英雄群体。
问题导向,研究英雄。陈雄章教授引导学生使用DeepSeek、豆包、百度等技术工具,搜索查找“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墓碑记载是否真实反应了历史真相?正确的碑记应该如何写?等系列问题,通过“研究英雄”现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严谨的学风研究英雄群体,并将严谨的作风当作其一生的价值追求。
师生赴凭祥开展“英魂忠骨伴我走边关”实践教学活动
为弘扬英雄精神,庚续红色血脉,3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团队联合“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教学团队,组织32名师生赴凭祥市开展“英魂忠骨伴我走边关”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研学、祭扫英烈、口述历史等方式,在匠止烈士陵园、南山烈士陵园、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开展沉浸式教学。
聆听历史回响,感悟赤胆忠诚。上午,在陈雄章教授的带领下,师生们首先来到匠止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里,纪念碑上的数字和事迹令人震撼并陷入沉思。1979年戍边卫国自卫反击战中无数英勇的战士奔赴战场,为了守护祖国的边境和平安宁,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拼搏。一六三师官兵英勇作战,被誉为“铁血军魂”。通讯兵陈日升烈士为了保障通讯畅通壮烈牺牲。甄平烈士与父亲甄文林之间的故事展现出革命家庭的深明大义和无私奉献。师生们在祭扫过程中,感悟烈士们的赤胆忠诚。
松柏为伴,缅怀无名英雄。下午,师生们来到南山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题为“先烈千古”的解放军与民兵雕像庄严肃穆。王木舟烈士为保护战友,舍身挡雷壮烈牺牲。余林水烈士家属历经28年寻亲终在墓前痛哭的场景令人动容。无数无名烈士和民兵为保卫南疆的安宁与祖国的主权完整,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死沙场。在这里,南山烈士陵园守墓人说:“我爷爷是烈士,我继承父亲事业成为第二代守墓人,虽然一个月只有1200元,但我爱这份工作,这是责任与情怀。”
铭记血战,传承英雄精神。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站是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师生们拾级而上,法卡山在战役中的关键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逐渐清晰。在纪念碑前,遇到身着军服前来悼念战友的退役老兵。老兵们讲述战斗经历,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战士们的英勇。来自湖南的解放军原55军164师老兵含泪说:“当代大学生还记得我们,还不忘记我们牺牲的战友,太感动了。”江西宜春的广西军区原边防3师的老兵说:“筑牢南疆国家安全国防线人人有责,看到你们的行动,我们很欣慰。”最后师生与老兵们共同向烈士敬献花环、鞠躬致敬。
清明祭英烈,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信念、勇气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师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前行,让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照亮未来奋斗道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文、图/廖雅铭、温佳琦 一审一校:张连云、李宗芝 二审二校:欧祥月、张雪娇 三审三校:董艳)

师生为“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清理杂草

师生向烈士默哀


学生代表为烈士洗脸、敬献菊花

陈雄章教授在“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现场教学

“甘棠八百抗日烈士纪念陵园”缅怀英烈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合影

陈雄章教授在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开展现场教学

课程团队在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处合影

课程团队同退役军人在凭祥市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处合影